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8篇
  免费   915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航空   4012篇
航天技术   1124篇
综合类   683篇
航天   8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971.
通气模型内流道阻力直接测量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阻特性是吸气式飞行器研制中最为关注的气动特性问题之一.为研究通气模型内流道阻力特性,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超高速所的1m高超声速风洞上开展了吸气式飞行器通气模型内流道阻力直接测量技术研究.研究选取吸气式飞行器的一个内流道模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内流道模块与模型其余部分进行分离设计、采用特种应变天平直接测量模型内流道气动力的方法得到通气模型内阻,同时进行了干扰因素分析和试验数据修正方法研究,开展了Ma=4条件下的内流道阻力测量试验并给出了典型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气模型内阻随攻角和喉道高度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72.
田杨  张志远  王平阳  严立 《推进技术》2013,34(7):1002-1008
为了预估霍尔推力器的寿命,改进了用于半经验公式法的点源模型使原方法计算精度获得优化.在文献已有实验条件和结果的基础上,考察了改进半经验公式法及简易解析模型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简易解析模型法在1000h以后的误差逐渐扩大,改进半经验公式法虽然计算精度较好,但需要短寿命实验结果为其提供确定参数的依据.为了在推力器设计阶段和无实验结果的条件下提供保证精度的寿命预估手段,建立了将两种方法结合的混合方法,该方法与简易解析模型法对比表明,运行4000h后SPT内、外壁面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由13.53%和45.28%下降到4.84%和21.2%.采用此方法考察了推力器运行参数改变对寿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73.
航空常用铝合金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拉杆设备对五种航空常用铝合金2A12-CZ,2A12-M,2024-T351,7050-T74,7050-T7451进行了室温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探究,并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这五种材料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五种铝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显示:7050系列铝合金有较高的屈服强度,2A12M抗拉强度则最低。五种航空铝合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的应变率敏感效应,其中2A12-CZ敏感性最强,7050T7451敏感性最弱。五种铝合金动态拉伸失效应变明显大于准静态拉伸失效应变。2A12M与2024T351有较高的动态拉伸失效应变。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Johnson-Cook本构模型,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来拟合这五种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74.
围绕基于MBD条件下对三维工艺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并根据实际现有产品的条件下,提出了基于MBD三维工艺的实施解决方案.通过对三维工艺的实现,提升了航空制造企业的现代化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975.
民用涡扇发动机预测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定包线范围内的稳态预测控制器和加速减速过渡态控制器设计展开研究.针对某大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根据发动机进口参数的相对变化指标对控制区域进行划分,以标称点处发动机线性模型为对象设计了相应的预测控制器,利用提出的多层参数调度方案实现了不同飞行条件及不同发动机状态下预测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发动机预测控制系统在控制区域内的设计点和非设计点均具有良好的性能,为全包线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6.
结合气路诊断与振动分析方法,建立发动机故障融合诊断模型,探讨气路与振动故障融合诊断方法的可行性。构建故障融合诊断3级体系(故障特征级、故障模式级以及故障决策级融合),实现基于性能参数和振动参数的综合评估方法,获得基于小偏差法的气路故障判据,形成基于动力学分析的振动故障判据,提出故障特征融合的方法,通过算法实现故障融合识别,并在模拟试验器上进行涡轮叶片掉块故障试验验证,获得相应的故障诊断决策。结果表明:设计的发动机故障融合诊断方法合理,算法正确。  相似文献   
977.
航空发动机气路中任何零部件受损而引起的性能恶化,必然导致相关参数的变化。引入了故障因子的概念,介绍了故障因子诊断方法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阐述了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过程中测量参数与性能参数选取的依据和方法,利用故障因子建立了某型涡喷发动机稳态工作状态下的故障模型和诊断模型,探讨了4个测量参数诊断气路部件故障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故障因子诊断方法是航空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的1种最基本且十分有效、快捷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78.
基于类云模型的c均值聚类航迹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传感器多目标航迹关联的特点,提出了将类云模型和c均值聚类联合应用于航迹关联的解决方法。将表征航迹特征的参量构成聚类中心和待分类的样本空间,利用类云模型和c均值聚类算法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航迹进行分类和收敛判断,构建了基于类云模型的c均值聚类航迹关联模型,有效地解决了目标密集环境下的航迹关联问题,通过仿真研究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9.
建立正确合理的重力梯度测量模型对于实现重力梯度测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动力学基本原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出发,推导了加速度计敏感轴分别沿转盘切线方向和转盘转轴方向安装时,加速度计的输出与重力梯度张量间的关系式,式中的各项均具有对应的物理含义,可通过直接测量或计算得到。本文还利用仿真模型对新的重力梯度全张量的测量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新的测量方式计算得到的“伪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间的误差小于1E,证明该测量方式是可行的。最后,论文讨论了这种新测量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0.
In this study, predictions of the E-CHAIM ionospheric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measurements by the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s RISR at Resolute Bay, Canada, in the northern polar cap. Reasonable coverage was available for all seasons except winter for which no conclusions were drawn. It is shown that ratios of the model-to measured electron densities are close to unit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 layer, around its peak. 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for summer daytime. Distributions of the ratios are wider for other seasons indicating larger number of cases when the model underestimates or overestimates. E-CHAIM underestimates the electron density at ionospheric topside and bottomside by ~ 10–20 %. At the bottomside, the underestimations are strongest in summer and equinoctial nighttime. At the topside, the underestimations are strongest in autumn nighttime. Model overestimations are noticeable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 layer during dawn hours in autumn. Overall, the model tends to not predict highest-observed peak electron densities and the largest-observed heights of the p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